硬件工程师40岁后的出路(做硬件工程师有前途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硬件工程师40岁后的出路,以及做硬件工程师有前途吗对应的知识点,大海号致力于为用户带来全面可靠的营销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点击收藏本站,运营不迷路!
本文目录一览:
程序员四十岁以后该怎么办?
可以做一名独立程序员,或转作管理。随着移动方面的成熟,完全可以开发应用来赚钱。自己在家里办公,自己建立一个工作室。
转管理的话,这个是很多程序员的想法,不过想想中国500W程序员,按照10:1的管理比例,有50W的管理岗位,如果大家都这样的打算,将会是10个人竞争一个人的岗位。
的确男人在40岁之后由于生活压力,家庭压力 ,身体压力 等会造成精力和体力的下降。但是40岁之后的程序员有着多年的经验。如果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能够在40岁之前一直学习,必然他的经验会非常优秀。能够学会这种优秀的框架,了解优秀框架的设计原理,懂得各种底层的技术原理,有着丰富的软件设计架构经验,各种编程语言的熟悉或者甚至说精通。由于技术是想通的,所以学习新的语言也会简单很多。
硬件工程师能干到多少岁
一般硬件的工程师是能干到55~60岁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9日发布《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专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属通知》,通知指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扩展资料:
硬件工程师从业要求:
1、熟悉电路设计、PCB布板、电路调试,能熟练使用PROTEL等电路设计软件;
2、熟练应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熟练检索各种元器件材料;
3、掌握常用的硬件设计工具,调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4、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及软件开发;
5、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强,良好的沟通与团队配合;
6、独立设计过完整的电子产品,能读懂英文产品规格书。
步入中年的工程师还有哪些出路?
作者 | 苏克1900
来源 | 高级农民工
一直很喜欢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收获非常多!惊叹于吴老师不仅对 IT 领域有着非常深厚和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其他众多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他能够把晦涩、深奥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道理讲述出来,仅从这方面来说,他无疑是一个真正的大师与专家。除此之外,针对读者留言提出的一些关于工作瓶颈、职场困惑、人生抉择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他也会给出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建议。
不久前,他在一封来信中,针对一位读者提出的「大龄工程师有哪些出路」这个问题给了几点建议,对于我这个还不算是 IT 工程师就已经是大龄的人来说,深有感触并且得到了启发。如果你目前或者不远的将来也担心面临这样的处境,不妨参考一下他说的这几点建议。
问题大意是说:国外的一线大龄(近 50 岁)工程师,能够很轻松地选择跳槽,而对于国内的一线工程师(年近 40 岁)来说,竞争力就在慢慢下降也基本不会再换工作,而且很多公司基本不要超过 35 岁的工程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巨大差距,对于大龄工程师又有些什么建议?
原文: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
第一个是关于一线工程师的定义。
一般人会理解为做具体工作的工程师,而且比较倾向于看成是甶领导分配任务,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人。但这些人其实只是我所说的第五级的工程师。一线工程师可以是四级、三级,甚至更高。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是五级工程师,就怨不得别人不要他了,因为这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太差,没有发展潜力。
事实上,中国还真是很缺四级的工程师,在 Google 和微软这样的公司,只要是所谓的高级工程师(勉强达到四级的要求),目前中国各大企业都抢着要,开出的薪水可比一个总监高得多,这些人在 BAT 这样的企业里,我还没见到谁的收入在百万以下。
Google 中国在历史上最好的工程师(没有之一)当属郄(qiè)小虎,今天 20 多岁的年轻人写代码还真写不过他。用腾讯原来主管投资的副总裁彭志坚的话讲,他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从 Google 全世界华裔工程师中最想挖的三个工程师之一。今天全中国能做高管的人多如牛毛,但郄小虎这样的人,一个巴掌就数过来了,因此后来他想去哪家公司就去哪家,而且只接受 CTO 的头衔。就这样,排着队想挖他的大公司至少有两位数。
第二个要明确的概念是,什么叫做竞争力下降。
如果拼熬夜,40 岁的人确实拼不过 20 岁的,更何况 40 岁的人还有一大堆家庭负担,工作的时间和强度远不如 20 岁的人。但是,今天 40 岁的人其实智力远没有衰退,如果 40 岁的人能够解决一些 20 岁的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了。如果 40 岁的人做不到这一点,除了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变得老化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 心态上不愿意像 20 岁的人那样踏踏实实做具体工作。今天一些年轻人愿意死磕一个星期,找到计算机程序里的 bug ,这样他们可以证明自己的水平。但是 40 岁的人常常不愿意再这样工作,当然竞争力就会下降了。相比之下,美国和德国很多 40 岁的工程师,依然在像 20 岁那样工作,当然就没有被淘汰的问题。而一旦有一些 40 岁的人开始以慢节奏工作时,作为企业的主管,出于对招聘安全的考虑,干脆所有年纪大一点的人都不招了。
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工程师,他给出了三点简单的建议:
1. 自省,看看自己的本事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增长。
如果是,其实不用担心。就像郄小虎,永远不用担心没人要他一样。
2.如果发现自己的本事和 20 岁的时候没有变化,那也怪不得别人,因为现在的果,源于过去的因。
如果自己现在还在单位里,没有换工作的打算,赶快甩掉身上的懒肉,补上这十多年来应该具有的进步;如果自己正在换工作,也没有关系,总结一下自己过去完成的不超过三件最拿得出手的工作,好好包装一下自己。虽然中国的企业不喜欢要年纪大的人,但是它们也不愿意培养新人,通常希望来了人,就能马上上手干活。这就给有工作经验的人提供了机会,虽然包装出来的本事未必是真本事。
为什么不要写三个以上的成就呢?坦率地来讲,今天绝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亮眼的成就,能有三个就很不错了,如果列举多了,一定是凑数,把平庸的工作也列举出来了。即使是郄小虎,在我印象中,他最拿得出手的成果有两样,首先是把Google 整个广告收入提高了 10% 左右,这可是不得了的贡献,他也因此获得了 Google 的最高奖——创始人奖。其次,他成功地将 Google 花了 30 多亿美元收购的双击公司 (Doubleclick) 的广告系统换成了 Google 的,完成了 Google 对双击公司在工程和产品上的整合,这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当然,他还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肯定水平不差,但是讲不讲都不重要了。
3.如果工作中使用的工程工具已经老化,或者你所从事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趁早换新的,不要等到自己手上没有武器时再发愁。
以上是他给出的几点建议,希望对你也能有所启发。
40岁以上硬件工程师去哪里了
40岁以上的硬件工程师一般都是转行或者是辞职,因为硬件工程师对年龄的要求还是有限制的,40岁的体力和脑力,以及大不如前了
35岁的硬件工程师何去何从
在我看来中年危机其实已经提早到来了,很多人到四十岁的时候会出现中年危机,那么现在很多30多岁的人那么中年危机也出现了,其实我觉得很正常的,在各行各业的话现在变动的比较大化,大环境变动就更大了,那么出现这样的中年危机,其实我觉得对于一个有技术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因为你是个硬件工程师,因为你有技术,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会办得更好学习这种东西是永无止境的,特别对于硬件工程师而言的话,如果你能有更好的才能的话,那么就可以找一份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