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一年卖多少架(大疆无人机多少年出的)

服务器云鹏约2025-07-30 09:11:16106阅读5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很多朋友在找大海号时都会咨询大疆无人机一年卖多少架和大疆无人机多少年出的,这说明有一部分人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您了解吗?那么什么是大疆无人机多少年出的?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疆植保无人机怎么样?

DJI 大疆农业

农业生产的进步,离不开技术创新。DJI 大疆农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全球用户提供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智能高效,引领未来农业

先进的农业智能装备,完善的生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决策系统,为农田规划、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农事管理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植保作业-T20 植保无人飞机

可对水稻、小麦、玉米、柑橘、棉花等作物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作业。

播撒作业-T系列播撒系统2.0

搭配植保无人飞机,可对固体颗粒肥、种子等进行播撒作业,适用于水稻直播、草原补种、油菜播种、扬肥等多作业场景。

农田测绘-精灵 4 RTK

辅助农田 GIS 系统可视化建设及属性管理,记录农田环境变化,为精准农业提供基础地图,为农田规划提供依据,为处方图等精准农业方案提供数据。

作物监测-精灵 4 多光谱版

通过采集多光谱数据,快速获取农作物各生长阶段指数,对农作物长势进行实时监测,帮助用户迅速发现病虫草害,针对性采取植保措施,精准管理。

建图规划-大疆智图

可对农田、果园、山林环境进行模拟重建,对多光谱数据进行建图分析,为变量喷洒/施肥作业提供处方图,规划自主作业航线,帮助用户全面提升作业效率。

植保管家-大疆农业服务平台

专为飞防植保作业设计,APP 端拥有数据报表、作业记录、售后服务、线上教学等诸多实用功能,PC 端更支持统防统治管理功能,帮助用户高效开展植保作业。

数据管理与分析-大疆农业数据沙盘

为政企用户提供全方位农业植保数据监管与分析服务,支持大疆植保无人机以外第三方设备的接入,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专项服务。

解决方案

DJI大疆农业不仅提供先进的农业智能装备,还为农场主、种植户、农业合作社、农业服务机构等客户提供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从播种到收获,让农业从业者省时省力又省心。

粮食作物解决方案

对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田间管理方案,降低运营成本,提产提质增收。

经济作物解决方案

对棉花、柑橘、苹果、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为农业从事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田间管理方案,降低运营成本,提产提质增收。

大疆无人机一年卖多少架(大疆无人机多少年出的)

大疆市值1660亿元,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超80%,为何却不上市?

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当今 社会 逐步走向智能化。很多科学技术成果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比如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可以说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了;移动支付和线上购物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更是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短视频在网上一经推出,便深受大家喜爱,如今短视频行业在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可想而知,短视频的爆火也带动了摄影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摄影者的需求,无人机的便捷性和功能强大性成为大多数人的心头之爱,渐渐地无人机流行了起来。

提到无人机,我们不得不想到大疆创新 科技 ,它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远超80%,有着响当当的声誉并为众人所熟知,在无人机领域中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目前可以说是没有人能够超越它。

无论从企业规模、市场价值,还是从每年的营业收入以及品牌影响力看来,大疆无疑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企业,方方面面都具备了公司申请上市的资质。但是,大疆至始至终都没有上市的想法,这一点不禁让众人感到疑惑。

无人机的功能及用途

相信大家应该对无人机都感到不陌生,大多数人都会为了摄影需求购买一架无人机来进行拍摄。显而易见,无人机的强大功能就是可以进行航拍了,通过航拍达到想要的摄影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广告、电影等拍摄片段都会通过无人机来完成。比如,《飞越山西》该部纪录片据悉,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镜头都是由无人机拍摄完成的,其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十分完美的。该部纪录片在第二届英国伦敦华语电影节上还斩获了两个奖项。

跟传统的直升机航拍相比较,无人机无疑其实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更为强大,当然价格上也是有高有低,大多数人都消费得起。因此,无人机越来越深受大家的欢迎。

当然,关于无人机的使用并非只有航拍摄影这个功能,它的民用领域是十分广泛、多种多样的。除了航拍摄影功能之外,还有以下几种:

1、运送快递。如今,大多数人都喜欢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购物消费,市场上也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商平台,企图使用多种策略来拉拢用户群体,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巴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运输物流上做出了一个胆大的尝试—使用无人机运送快递。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无人机将快递送到每一个物流站点,而快递员负责将物流站点的快递送到客户手上,其目的是为了节省物流配送时间、提升用户群体的购物体验感。2015年2月6日,阿里巴巴开始展开用无人机送快递服务的三天测试,测试点就是广州、上海、北京这三个地方。

2.监测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环保部门开始使用无人机对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进行了飞行检查,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使用无人机对重工业相关企业的排污等情况进行了直接检查。其最终取得的成效都是非常显著的,实现了更高的监管。

3.表演节目。相信大家平时参加一些节目表演或者是在电视上观看节假日表演时都能够看到无人机的影子。没错,无人机还可以作为节目表演的道具之一,无人机表演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项高 科技 展示。比如,在2021年的国庆节期间就有不少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等使用无人机表演来庆典;2022年,北京冬奥开幕式再次在观众面前上演了一场无人机表演,2022架无人机给人们呈现出了超强的视觉盛宴,令人震撼不已。

总而言之,无人机的种类多种多样,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小到航拍摄影,大到应用于军事侦察,无人机越来越普及了,其优势在未来也会更加的明显,可以说无人机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大疆

众所周知,在无人机领域里,大疆的地位是十分强大的,甚至是足以垄断全球整个无人机行业,就连美国就一直对大疆虎视眈眈,时时刻寻着机会想控制该企业,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大疆在2006年11月成立,员工数量众多,主要经营业务是无人机的制造和销售。如今,成立了十几年的大疆凭借着高技术、高质量和高服务的优势成为无人机龙头企业,并拿下了超高的市场占有率。

据数据显示,大疆的市场估值如今已经高达1600亿元以上了,占据了全球无人机市场上80%的份额,国内市场份额是超过了70%。在全球众多无人机企业当中,大疆始终占据首位。

大疆作为我国唯一垄断全球的企业,凭借着超高的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

它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被众人看好的,但是成立这么多年了却依旧没有选择上市。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疆拥有着丰厚的资金。从成立起初到如今,大疆每年的营业收入可谓是节节攀升。2020年无人机还有被大众所熟知,其市场比较小众,而大疆依旧实现了高达260亿元的销售额,在当时的局面看来,

大疆能够取得这样的销售额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也获得了一定的营收利润,为后续大疆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到了2022年,大疆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营收高达1700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6倍之多,其获得净利润不容小觑。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此时大疆的资金力量是十分雄厚的,完全不需要依靠上市来获取融资,因为本身就不缺钱。

第二,创始人不喜欢受制他人。大疆的创始人汪涛性格也比较专制,他的宗旨便是一直以来致力于无人机的研发之中,对于投资方面的东西一直都是不在意的,大疆绝不允许投资人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所以,对于大疆目前的情形来看,不上市是最好的选择。

一旦公司上了市,难免要受到众多投资者的指手画脚,久而久之,公司便会受制于他人,再者还可能会被分权,最终也会干扰到本身的研发进度,不能够专心致志的去搞研发,这样的结局是违背了大疆的创立初衷的。

除此之外,一向将大疆视为眼中钉的美国,肯定也会借此机会使用手段进入大疆企业内部,不择手段的寻求机会掌控大疆。这样一来,对大疆的未来持续发展是存在着严重弊端的。

国内除了大疆成立了这么多年没有上市之外,像华为、老干妈这样的大企业也没有上市,他们并没有因为不上市而走上下坡路,反而是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定,其口碑也一直为人们所赞叹。他们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这些企业一直以来始终坚持初心,专心致志搞研发,不为资本折服。

目前来看,无人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将来肯定会走上快速增长的趋势,其市场需求会不断地增加。在资金雄厚的情况下,大疆不选择上市是一个明智之举,相信在未来,专心致志搞研发的大疆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无人机市场到底有多大?

目前国内的从事无人机行业的公司有:大疆创新、零度智控、亿航、极飞科技、智能鸟、华科尔等公司。除此之外,还有小米、腾讯等公司也纷纷想加入到这个领域,可以看出无人机行业的市场空间还是巨大的。其中大疆创新公司的市场份额是绝对领先地位。除了消费级市场之外,个人认为无人机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应该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比如说:农业、气象、测绘、救灾、物流配送等等领域。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无人机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19年达到13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航拍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安防市场约为150亿,电力巡检约为50亿,总规模将达750亿。整个无人机行业的公司主要还是盯着研发和制造、销售环节,其实除了无人机的研发和传统的生产制造环节外,还有与其配套的服务环节,包括售后服务维修、保险等服务,以及数据采集、航拍服务等基于应用场景的专业服务公司,所以随着无人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整个市场份额会远超过预测的销售额。就拿到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京东物流公司来说吧。京东物流在2018年宣布建立全球第一个全无人配送+自提站点,也就是说今后物流配送可以完全使用无人机进行配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与运营成本。如果一旦将无人机应用到物流配送行业,那么至少需要100万台无人机,每台按照1000美元计算,那就是10亿美元的生意。仅供参考!

大疆 2020 难飞

近日,路透社的报道称,疫情之下投资者信心受挫,中国多家独角兽估值下跌,其中大疆创新的估值自 2018 年 4 月那次融资以来下跌了 10%,降至 145 亿美元。

而在这之前不久,大疆刚刚经历了一场裁员风波,国内有信源称,有一万多名员工的大疆裁员 50%,比例之大引圈内热议。在国外,有消息爆料,大疆对美国的员工进行了裁员,包括维修、支持人员及与经销商联系的公司代表。

虽然大疆官方很快辟谣了,但 InfoQ 发现在脉脉、、领英等社交平台上有一些匿名大疆内部员工或接近大疆的人士表示存在裁员,但比例没有那么严重。

这次疫情确实对大疆的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

“无人机是小众产品,并非刚需,疫情压低了线下消费”,山东某无人机公司高管陈林对 InfoQ 表示,“疫情期间,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在国内、国外的市场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尤其是占比重较大的北美和欧洲市场,大疆折损了相当大一笔收入,在这种情势下裁员是有可能发生的”。

一家外媒在报道中也称,美国大疆经销商在发货方面遇到了困难,运输被莫名其妙取消了,而大疆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尚未达到停产前的水平。

疫情扰乱了大疆的全球供应链,在大疆经销商论坛上,有经销商发贴说,与大疆合作多年的经销商在最近几个月突然被终止合作,他还表示,大疆的产品库存非常有限,并表示已取消了大部分或者全部向美国的交货。

甚至有人猜测,大疆是否会退出美国市场。

莫妮卡表示,为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大疆内部正在进行组织调整。有无人机专家分析,大疆很可能将趁这次机会来精简北美业务。而对一些经销商解约,这表明大疆可能会转向直接 TO C 的模式或者仅保留最大的零售商。

陈林观察到,大疆今年确实有多个部门发生调动,对国内代理商的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态度变得更为强硬。

大疆的销售 80% 发生在线下。有消息称,疫情期间,大疆很多线下代理商为清库存,一直在降价销售。陈林对此存疑,据他了解,没有代理商这样做,因为如果代理商私自降价卖货,大疆会视情节严重情况进行处罚,重则停止供货 1 个月。不过他表示也不排除会存在降价清库存的可能性,毕竟疫情是不可抗力,情况特殊。

4 月 17 日,据深圳卫视报道,深圳市领导到大疆创新开展挂点服务企业工作。大疆创始人汪韬现身介绍了疫情对公司带来的影响,他表示,大疆在国内的销售已恢复到疫情前的 70%,但海外销售影响较大,问题主要在供应链和销售端,海外供应商存在较大断供风险,疫情下运输成本高涨。这种影响将在第二季度体现出来。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由于美国监管机构对大疆的一系列禁令,大疆在海外尤其北美的业务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今年 3 月,外媒消息指出,美国政府拟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发布一项行政命令,禁止联邦政府机构购买或使用外国制造的无人机。去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下令停飞近 800 架外国制造的无人机,其中包括 121 架大疆无人机。美国军队已于 2017 年停止使用大疆无人机。

禁飞令下,大疆无人机积极在海外抗疫刷了一波存在感,不过其在海外的竞争对手们也因疫情迎来了发展机遇,如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Wing 子公司的无人机在疫情期间交付量大增。大疆需要警惕这些劲敌的趁势崛起。

2017 年,大疆曾对外披露,公司国内和国外业务的占比为 8 :2 。大疆产品占据了美国 77% 的市场份额,伴随着美国监管机构对其进一步的审查及禁飞令,可以想象,接下来大疆在美国市场开拓会变得更加困难。对于强依赖海外市场的大疆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有数据统计,大疆在 2017 年时在美市场份额为 85% ,但截止 2019 年已经下降到了 80% 以下。

更大的考验在于,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正在达到有限的回报点,甚至有可能是负回报。

消费级无人机是大疆的主力业务。2016 年,汪滔曾对媒体表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 200 亿元也就到顶了。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 2023 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在 2013 年 -2016 年,大疆的营收分别为 8.3 亿元、30.7 亿元、59.8 亿、97.8 亿元,连年保持高速增长。

此前的融资文件显示,大疆在 2017 年收入为 175.7 亿元,其中消费级无人机营收为 149.3 亿元,较上年增长近 1 倍,占总营收 85%。

此后两年,大疆没有再对外公布营收数据。陈林告诉 InfoQ,根据他的经验判断,大疆这两年的销售情况是在增长的。

只不过增速在放缓。一份数据统计,大疆 2017 年占据全球消费无人机市场 72% 的市场份额,较 2015 年增长 22%,而 2018 年,大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 74%,仅增长了 2%。

由于需求下滑,政策监管趋严等影响,这几年大疆推出爆款新品的速度也在放缓。无人机爱好者 F 君在上评论道:

有业内人士认为,大疆迟早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因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本身就有限。

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2019 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 359 亿元。IDC 预计,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为 90 亿美元,预计未来 5 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30%,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到 2023 年,无人机市场的整体规模仅约为 334.1 亿美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IEEE RAS 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朱晓蕊教授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分析:

朱教授表示,无人机技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基础性的技术大部分都已成熟,而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不同应用叠加到系统中的技术就很多元化了。“技术方面,我这几年更多关注的是无人机的安全性和交互性,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的受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之后,这两个问题会变得比较突出”。

现阶段,从技术上看,消费级无人机已能够比较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距离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突破,比如,如何在减少体积的同时,增加稳定性,增强图传距离和画质,如何解决电池的续航问题,以及在应对复杂场景下的处理能力,以满足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对于自身业务以及消费级市场业所面临的天花板,大疆有着清醒的认识,它从几年前就开始谋划转型。

据此前的融资材料披露,大疆认为,2020 年之后,消费无人机市场将达到饱和,增速或不到 10%,而行业级无人机、行业级影像设备仍能实现 100% 的增速。

2015 年下半年,大疆成立了行业应用部,面向不同行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包括农业、安防救灾、石油、电网巡检、建筑工程等行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分析,工业级无人机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 2025 年行业的规模将接近 450 亿元,平均增速将在 30% 左右。其中,农业植保是我国工业无人机应用较多的领域,应用占比达 42%,市场潜力大。

2015 年 11 月,大疆发布了在航拍无人机之外的首款标准化无人机产品 — 农业植保机 MG-1,正式进入植保领域。当时国内用无人机做植保才刚刚起步,全国只有不到三千台植保机在作业。大疆 MG-1 在开卖后 5 个月就卖出了 1000 多台,首次试水取得了成功。

截止 2019 年,大疆无人机保有量超过 4 万架,最高单日植保作业面积超过 340 万亩,2019 年国内飞防面积 2.3 亿亩,全球累计作业达到 5 亿亩。今年 3 月,大疆宣布,其全系植保机在 2020 年第一季度的发货量已经突破 10000 台,比 2019 年提前一个月实现这一业绩。

大疆目前已是农业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头部选手,不过与它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所向无敌不同,大疆在行业级无人机市场,面临的竞争对手可不少,包括极飞、亿航等公司。极飞是大疆在植保领域最强的对手,环境保护监测、抢险救灾、森林防火等市场则是亿航擅长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极飞、亿航都是曾经与大疆在消费级无人市场展开正面“刚”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他们在技术、资金、供应链等方面终不敌大疆,最后只好决定转型,到避开大疆锋芒的市场去发展。

2015 年,自知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很难与大疆竞争的极飞全面转型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正确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极飞在农业植保领域已稳居头部阵营。

时年 4 月,极飞发布了第一代 P20 植保无人机,并开始组建植保服务队。7 个月后,大疆亦开始入局,此后双方多次展开较量。大疆有资金和技术优势,极飞在农业深耕多年,深谙行业特性,2018 年,极飞 科技 占了农业无人机总市场份额的 53%,年收入约为 10 亿元。在短期内,大疆还未形成垄断之势。

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大疆频频亮出价格战术,业内称之为“价格杀手”。大疆的低价策略已将很多对手甩在后面,甚至不少对手被挤出局,据统计,单 2017 年一年,就有至少 20 多家无人机企业退出了市场。

不过,当下大疆在植保领域仍处在打价格战攻城略地的阶段,该业务对营收的贡献有限。大疆曾表示,发展农业无人机并不是盈利导向,而是聚焦提升行业效率和构建服务闭环。去年,大疆公关总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 年提出的 3 年不盈利到时间后不排除会延长到 5 年。

现阶段,植保机在我国应用总体还比较少,处于市场培育期,伴随着大疆、极飞们的不断深入,未来,行业的竞争还会加剧。

2016 年,大疆行业级无人机销售额为 19.57 亿元,占总营收的 20%,2017 年,行业级无人机销售额 26.4 亿元,占总营收的 15%。在消费级无人遭遇天花板的情势下,行业级无人机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大疆营收的重要增长极,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疆行业已形成一个整合资源的市场,其在行业有很多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公司把自己的行业产品与大疆结合”,陈林表示,“但大疆能否在行业级无人机市场取得领先地位,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目前看,大疆在行业的建树非常多,这是非常大的优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林、F 君为化名)

大疆2021年销量

大疆植保无人机2021年的全球销量就超过了5万台,全行业销售规模预估达将达到8万台。

植保无人机从应用场景分析,无人机最初应用到农业领域,主要是针对大田经济产值高的水稻,比如运用在黑龙江、江浙平原、长江三角洲和广东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现在,无人机已经能在100多种作物上得到应用,应用范围拓展到包括打药、施肥、撒饲料、撒花粉等一系列场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lhzc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目录[+]